长宁县江夏文化研究会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祝灵君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原创 祝灵君

上传时间:2025-07-22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发布人:长宁县江夏文化研究会

祝灵君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祝灵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04月29日 07:04 北京


摘要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纲领、作风等要求的综合呈现,体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同志从地方领导实践到党中央工作,对党性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理论阐述,形成了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党性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出了关于党性和党性要求的本质、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态度、党性锻炼的基本原理、党性教育的行动方向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性的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

关键词

      党性;党性要求;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党性教育图片

作者简介

     祝灵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图片

文章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参考文献从略。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中,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贯穿其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地方领导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在坚持党性和党性修养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他一共发表了18次重要讲话,其中有13次讲话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展开。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总书记之后,谈及党的建设经常会涉及对党性和党性修养的要求。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指示,无不聚焦党性和党性修养,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干部做人成事、建功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性修养从自己做起、从做起,把党性教育看作共产党人的心学,为全党同志树立了党性锻炼的典范,许多重要论述都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性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修养、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本文聚焦党性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两个根本问题,从党性和党性要求的本质、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态度、党性锻炼的基本原理、党性教育的行动方向这四个方面,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深刻阐述了党性和党性要求的本质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纲领、作风等要求的综合呈现,体现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原问题,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党性,即无产阶级属性。第二国际时期曾出现过无党性论”“超党派论等错误观点,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政党、否定革命。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2]列宁还强调:打倒非党性!非党性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资产阶级的工具和口号。[3]任何非党性表现,任何削弱或模糊党性的做法,都是绝对不允许的。[4]非党性是资产阶级思想。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5]与资产阶级政党极力否认自己的党性不同,无产阶级政党不但首先承认自己的阶级属性,而且与愿意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人民人民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含义)联为一体,使党性具有人民属性。列宁在《再论党性和非党性》一文中指出:正因为我们维护党性是有原则的,是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是为了使他们摆脱资产阶级的各种影响,是为了最最明确地进行阶级组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并密切注意使党性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见诸行动。[6]列宁关于党性的论述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用两个先锋队定位党的性质,坚持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同时又以工人阶级属性为首要属性。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都有丰富的论述。比如,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指出: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7]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8]邓小平也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9]以共同性、纪律性、组织性等作为党性要求,说到底是强调党性的阶级属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主要聚焦在四个领域:哲学的党性,讲的是关于哲学的首要问题,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新闻媒体的党性,是指新闻媒体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接受党的领导,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主要强调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作风等要求;党员、干部的党性,主要强调每一位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员、干部的党性,特别是用忠诚来诠释党员、干部的党性要求,这就进一步回答了党性是什么的问题。党员、干部坚持党性,也体现为阶级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讲阶级性就是指对党组织忠诚,讲人民性就是指对人民忠诚。2008513日,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章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这不仅是对每个党员的政治要求,更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领导干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10]2009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又强调: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品质。[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个忠诚的问题。20138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2]20141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又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3]2019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14]组织看干部,就是看他怎么对待人民、对待组织。对党忠诚,就是坚持真理的力量,为此必须培养党员、干部的科学精神;对人民忠诚,就是坚持正义的力量,为此必须培养党员、干部的人格力量和担当品格。科学精神加担当品格等于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的观点,揭示了实事求是蕴含两个忠诚统一的基本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把党性和党性要求的本质定位为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性具有以阶级属性为根本前提的二重属性,进一步回答了党性是什么的根本问题。200931日,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五大党性修养,分别是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1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党员、干部还必须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围绕这五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态度、党性锻炼的基本原理、党性教育的行动方向等,进一步回答了党性如何实现的根本问题。



二、鲜明指出了党性修养的途径与态度

党性修养是实现党性和党性要求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性要求的特点,聚焦对党员本质的改造,围绕党性修养提出了三个途径、一个态度

坚持修身修心养德的途径。身之主宰便是心(王阳明《传习录》)。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习近平同志无论在地方还是在党中央工作,经常引用党史上党员、干部严以修身的典型案例,中国古人关于修身修心养德的经典案例,引导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014114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宋代朱熹在福建漳州任知府时写的一副对联,即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16]同年8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17]2015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借用心学一词比喻党性教育,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德政思想,强调党性就是最大的德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18]

自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途径。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能为党员党性修养提供集体修炼环境,同时也是党员、干部个人的修炼过程。这种修炼超越了内省式的个人修炼,把个人修炼和集体修炼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但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为全党立标杆,而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自到河北省委、河南省兰考县委等地方党委指导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倡党员、干部扯袖咬耳、红脸出汗,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20139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19]20141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20]

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中加强党性修养。2009513日,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要在推进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21]20129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又强调: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通过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推进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规律,也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规律。[22]这表明,通过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能够不断提高认识,进而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实践发展的科学性。

始终坚持唯物主义态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唯物主义态度,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能信仰宗教、不能搞封建迷信;坚持唯物主义态度,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拥有乐观心态,坚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坚持唯物主义态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避免陷入虚无主义或封建主义的窠臼。围绕这些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丰富的阐述。2013123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2015123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



三、系统总结了党性锻炼的基本原理

在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文献中,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并没有严格区分,很多时候作为近义词使用,或者共同使用成为一个复合名词。比如,刘少奇曾经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2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内含丰富的哲学思考,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进行了深入概括与总结,体现为四大原理

一是量变质变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都遵循从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规律,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符合这个原理。对此,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性修养要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小节入手,善于做的积累,也要防止出现的蜕化。2008年,习近平同志就曾指出,领导干部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持续努力。[24]党性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党性的蜕化变质也不是突如其来的。风腐同根同源,风不净则腐不止。大量事实表明,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小事起步的。对此,20172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25]20183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26]

二是对立统一原理。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深刻地分析了对立统一原理。他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27]坚持党性修养中的对立统一原理,就是要坚持正确、严肃的党内思想斗争,坚持在重大原则、立场、观点上态度鲜明,敢于亮剑、发声,敢于担当。党内思想斗争的目的是实现团结统一,以斗争求团结。2014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28]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29]习近平总书记将党内政治生活的四大法宝总结为: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2013923日,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30]

三是否定之否定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揭示出事物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道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也是如此,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20141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一个人什么时候容易犯错误?就是以为自己万物皆备、一切顺利的时候,得心应手了就容易随心所欲,随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问题了。[31]因此,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加强党性修养。20191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职位越高越要自觉按照党提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越要以坚强党性和高尚品格,为全党带好头、作表率。[32]2019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33]

四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原理。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阐述了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强调党性不能脱离个性,党性就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毛泽东在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中坚持共性和个性统一的哲学原理,集中阐述了党性与个性、党性与人性、党性与人情、党性与派性的关系。党性是人性的升华,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共产党人既要重人情,也要过好人情关。实现党性与人性的统一,首先就要处理好公与私的问题。201411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34]2014103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政治干部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起来[35]。在党性和派性的问题上,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坚持党性,根绝派性[3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反对七个有之[37],坚持五个必须[38]



四、鲜明提出了党性教育的行动方向

      党性教育是加强党性修养、开展党性锻炼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把党性教育看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提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六大行动方向。

     第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政治修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是新时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39]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比如: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20164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队伍党性修养的水平,决定着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40]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提升政治修养的根本要求和首要任务。201512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41]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42]

     第二,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思想建党的本质是用唯物史观武装全党,理论强党的本质是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并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一名共产党员,首先要解决好政治合格问题。不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信奉党的政治主张,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43]20137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又强调:学习越深,接受教育越多,就越能认识真理,越能坚强党性,越能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4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论学习对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现实学、带着问题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合理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第三,加强纪律建设,不断提升纪律素养。党章是党的纪律规矩的总源头,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以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起来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健全党内规则体系,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等等[45]。加强党性教育,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强化组织意识和规矩意识。2014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纪律性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46]20151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违纪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47]20244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批准,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纪律定力,提升纪律修养。

     第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升作风修养。党的作风表现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突出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大量的重要论述。以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七年知青岁月时曾指出: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48]他多次强调,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49]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50]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5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站稳人民立场,明确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追求,要求全党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52]

     第五,扬弃中国古代官德,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十分重视个人修身养德,形成了君子之政的基本价值,涵养并训练出一大批古代循吏。然而,古代官德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如,官为儒体、儒为官魂,愚民而牧之(惑、禁、阻、隔、压),官本位,官至尚,官财一体,官场酱缸文化,等等[53],由此产生了不少官僚陋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提升道德修养,应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对古代官文化的超越。比如: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超越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文化;强调当官不要发财,发财不要当官,这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超越了沉淀于数千年中国农耕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当官发财理念;强调既要重人情,也要过好人情关,使党成为五湖四海的政治组织,防止出现小圈子和党内派系;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阐述了新时代伟大斗争新内涵,超越了过分讲究谦和退让的内省文化;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超越了古代中国人在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中形成的保守性格;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防止官员与资本相结合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以永葆党的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六,注重提高领导干部能力、本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高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强调干部的政治素养、政治标准、政治能力要求,同时提出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5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55]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都要提升专业素养。


                       


                     

研究会公告更多

法人微信号

法人微信号

扫描二维码加好友

关闭
会员注册请等待工作人员审核通过! 关闭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会员登录

我要应聘 关闭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